首页 杭州概览 聚焦杭州 风雅钱塘 史志园地 数字方志馆 政务咨询
快速播报: · 长春市志办王磊一行来杭州市方志馆参观考察   · 下城区年鉴编撰业务培训会举行   · 承南宋文脉,品美好生活  
站内检索:
  动态要情       今日杭州       史上今日       杭州之最       杭州百科    
  首轮志书       二轮志书       区县年鉴    
  湖山览胜       古镇名村       特色街区       民俗风情       特色美食       古今人物       诗词楹联       掌故丛编    
  志鉴常识       二轮修志       年鉴编纂       志稿选粹       百家争鸣       志人论集    
  新书速递    
  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聚焦杭州 > 杭州百科
美好的水中之洲——良渚
文章来源:   作者: 访问次数:
    

  钱塘江北岸,有一个曾经辉煌灿烂却湮没于历史的古文明中心——良渚。民国25年(1936),西湖博物馆的年轻学者施昕更在他的家乡余杭良渚一带开启了这片土地上考古探索的先河。80多年前的考古研究,让这段史前文明重见天日。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源于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以良渚遗址命名的良渚文化及其所代表的良渚文明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良渚文化辐射的范围包括浙江余杭反山、瑶山,江苏吴县、张陵山、草鞋山,武进寺墩,常熟罗墩和上海青浦县福泉山、安徽阜宁等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等地区。

  良渚文化时期,人们“凿井而饮”“构木而居”,过着以农业为主,采集、狩猎和饲养家畜为辅的定居生活。良渚文化时期的先民以水稻为主食,水稻栽培广泛,说明已掌握熟练的稻作农业技术,出土的磨制木石工具如石犁、木锄、石刀、石镰等可以印证。犁耕农业是稻作文化的主要标志,普遍出土的石犁表明当时石犁的使用已经进入大力推广和改进阶段。

  原始农业的发达为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当时已经出现制玉、制陶、纺织、酿酒等多种技艺高超的手工业。其中制玉技术最为盛行,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品种丰富,主要有琮、钺、璧、环、珠、管、璜、镯等,用途大体可分为礼仪、祭祀用器和装饰品三大类。尤其以玉琮最具代表性,1986年余杭反山墓地出土的一件玉琮,重6.5千克,上面雕刻圆目兽面纹,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珍品,被誉为“琮王”。玉琮形状为内圆外方,与古代的天地相通思想相吻合。良渚文化的玉器不仅品类众多,而且琢磨精致,纹饰华丽,为后代玉器的造型奠定了基础。湖州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不少的丝麻织物,其中的绸片、丝带和丝线,是中国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家蚕丝织物。它的发现,将浙江“丝绸之府”的历史上溯到四五千年之前。

  此外,考古人员在良渚一带发现了许多祭坛遗址,如余杭瑶山遗址发现的祭坛,平面呈方形,从里向外为红土台、灰土围沟和砾石台,外围的边长约20米。祭坛上一般都有大墓,可能是人们祭祀先祖、天神的地方。其中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这些都表明当时已经出现较为完整的社会组织形态,形成了一批聚落群。2007年,良渚古城城址被发现,这座远古时期的王城城址具有3重结构,包含了宫殿区、内城、外郭城,当时号称“中华第一城”。2015年,良渚古城水利系统被确认,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建有世界最早的水坝,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曙光。

  良渚遗址作为中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2006年,良渚遗址两次进入中国政府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预备清单,2012年被第三次列入预备名单。2015年1月底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中国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递交申遗文件;同年6月,接受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现场评估;2018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浏览
主办单位: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